Speak up for a better country, and for the poor people in Tianjin


I am proud to be a Chinese, so it hurts when you see the government who hides the facts and hurts the disadvantaged people further.  The following is an article that is a bit extreme but it does give a proper warning on why freedom of press is important to safeguard our environment, assets and most importantly, our precious lives.

If we love our country, we should NOT say this is 國情 (circumstances of China) and just accept it “as is”. We should all do our part and speak up! Silence kills.

Art.2 of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states “All power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longs to the people.” The pro-establishment political (aka love country people), please do your job and speak up as your power and prerogative “belong to the people”.


今天中國災難 明日香港發生
黎則奮
19 August 2015

信報 

震驚中外的天津塘沽大爆炸事發後第五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才姍姍來遲,到現場遠距離視察,要非遇上香港記者追問如何處理編制外消防員的殉難問題,恐怕這些最早到達災場的無知年稚非專業枉死的消防員,也不會得到國家恩恤和英雄的封號。至於理應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指揮救災和善後工作的天津市委一級領導如市委書記、市長、公安局長、衞生局長和交通局長全部失蹤,連分管安全生產的副市長,也不知所終,難怪召開記者會向公眾交代的官員答非所問,對尖銳發問啞口無言,結果匆匆收場。

官方最新公布的死亡數字由最初的56人增至114人、失蹤95人,其中消防員85人。但人盡皆知,官方數字絕不可信,真正的死亡人數相信百倍也不止。根據大陸網站阿波羅新聞的調查報道,業內人士估計今次爆炸威力至少相當於1000噸TNT(《南方都市報》有同一說法),如果200米內夷為平地,會有2000戶遇難,還未計為數700噸的氰化物(俗稱山埃)毒氣殺害的無辜市民。但以中共一向慣常報喜不報憂的習性和中國特有的災難管理學,用歌頌美化救災英雄來麻醉受難者家屬和轉移公眾視點,真相肯定永遠不見天日。

災難一宗接一宗

在中國大陸,災難已成習慣,見怪不怪,令人麻木。事實上,同一期間爆發的災難不止天津大爆炸,還有遼寧鍋爐廠、浙江貨船爆炸和青島黃島倉庫大火,還未計東莞常平一連兩天的地陷。

中國大陸事故接二連三,事非尋常,當然與僵化官僚管治體制和貪婪不受約束的權貴官僚資本主義攸關,因為所謂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既非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也非市場主導的資本主義,而是所有制基本上仍由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主導,實質卻是擁權自重、以權牟私的官僚為所欲為和尋租行為主宰一切的畸形經濟體系。

以今次人為的大災難為例,肇事的企業瑞海國際的大股東李亮(持股55%)是前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弟弟李瑞海的兒子,第二大股東舒錚(持股45%)擺明是代理人,實質是李瑞環家族全資擁有。由於是國家領導人級的產業,所以明明是早已批地興建民居的塘沽,亦可以違例獲批地興建儲藏高危化學物料的倉庫,而儲藏量亦肯定虛報,以致事發後兩天由解放軍北京軍區接手派遣防化隊處理善後工作,亦無法清楚確實真正的儲藏量;爆炸發生後,第一批枉死的編制外消防員,完全不知倉庫儲存什麼化工物料,因而無知地以水救火,釀成更大更多爆炸,一發不可收拾。

李克強揚言會「一查到底,嚴肅問責」。但誰都知道,沒有軍隊撐腰、又非紅二代只份屬團派的李克強,要不是甘於受大權獨攬的習近平指令,早已因所謂「健康理由」被人迫退,近月接二連三爆發的重大事故,包括暴力救市、暴力貶值人民幣和天津大爆炸,習近平片言不發,明顯是要後發制人,李克強惟有做個冤大頭,充當馬前卒,硬着頭皮跑出來「孭鑊」而已。

鉛水只屬小兒科

香港人對中國大陸的災難,表面上冷漠,實際上關切,要不然根本沒有人議論,包括犬儒主義的冷嘲熱諷:又不見傳媒輿論和網民為早前困擾歐洲的投奔怒海非洲難民潮人道災難發聲?可見儘管中港矛盾令本土主義和意識高漲,但切身利益攸關,中國大陸無日無之的天災人禍,因着港共政權管治下的香港日趨大陸化,早晚亦會在本土發生。何況梁振英還洋洋自得,奢言香港應該向天津學習管理規劃,並標榜自己當年對天津的發展擔當顧問,有所貢獻,與有榮焉。

撇開以權牟私不談,單是梁振英的大陸式和共黨官僚思維,香港在其治下便危機四伏,禍害頻生。現時禍及全港的鉛水災難,雖然不會即時致命,689已經無能無力處理,一塌糊塗,倘若香港發生東莞式的地陷(香港不少基建工程都由大陸建築國企承建),以至大亞灣發生核洩漏,大家以為689政權可以為民解困嗎?

香港人不會再矯情愛國,對受苦受難的同胞慷慨捐輸,連標榜「愛國愛港」的親中人士和梁振英至今也不敢呼籲公眾捐獻救災。但大家心知肚明,中國近矣,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下,中港不對稱融合勢所難免,由港共政權操控大局,香港只會愈來愈大陸化,大陸今天的災難,難保明天不會在香港發生。相對於天津大爆炸的災難,鉛水為禍只屬小兒科和冰山一角,未來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如果港人還不起來自救,推翻港共管治,香港只會走向滅亡,所以對國情也不能不關心。

建制派既得利益所在,身不由己,不難明白。但他們要是還有半點智慧,知道香港的重要性,為己為人,至少都要竭力阻止梁振英連任,否則香港只會追隨大陸加速淪亡,最終任何人都是輸家,一鑊熟。

The Dead of Proper Investigation


Proper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sufficient to prove beyond reasonable doubt are no longer exist in Hong Kong. DoJ also failed to critically analyze evidence produced by the bunch of shoe shining idiots. This is quite sad.


 

【明報專訊】物業客戶服務員被指於去年10月17日佔領運動中,警方在旺角清場期間,坐在彌敦道行車道上堵塞道路,並「鬆踭」襲警。他上月否認控罪,案件原定昨天開審,控方昨突提出撤銷全部控罪,辯方另獲500元訟費。據悉,被告的父親求助網友,終在開審前兩天找到多條新聞片段,證明其子清白。片段顯示,被告橫過馬路,隨即被多名警員帶走及制服,並沒有出現堵塞道路或「鬆踭」情况。

任職物業客戶服務員的被告郭偉衡(33歲),原被控一項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罪及一項襲警罪。案件上月中第一次提堂,郭否認全部控罪。控方曾指出,案發當日警方在旺角清理行車道,郭坐在行車道,並在警方把他帶回行人路時以右手「鬆踭」撞來撞去,令一名警務督察面部及口部受傷。案件原定昨開審,控方開庭時突申請將全部控罪撤銷,辯方更獲控方支付500元訟費。控方拒絕透露突然撤控的原因。

求助網友找到多條新聞片

陪同兒子到庭的郭父透露,本周二突獲網友告知,已找到多段新聞片段證明其子清白。他們於周三早上立即通知當值律師,數小時後便獲告知控方準備撤控。郭父表示,警方指其子當日走出馬路攔着一輛行駛中的平治私家車,並一直叫囂,試圖煽動其他市民衝出馬路,之後被警方帶走時「起踭」令督察受傷。新聞片段中並沒有出現平治,郭則站在惠豐中心及匯豐大廈的過路線中間位置,3名警員上前包圍郭並將他帶到行人路,隨即有5至6名警員將郭按倒在地。

律政司:整體證據無合理機會定罪

郭於庭外被傳媒問及曾否擔心審訊時,他稱﹕「無擔心,有足夠證據。」並相信只要「將個事實講出來」便可。律政司回應稱,最近收到警方提供的進一步證據,經詳細考慮後認為整體證據不再能支持合理機會達至定罪,故提出撤控。

郭原被控於去年10月17日,在九龍彌敦道673號匯豐大廈外的行車路上,直接造成或可導致公眾地方或交通遭受阻礙;另被控於同日在彌敦道664號惠豐中心外,襲擊執行職責的警務督察李國耀。

【案件編號﹕KTCC1697/15】

Site: http://news.mingpao.com/pns/%E6%97%BA%E8%A7%92%E6%B8%85%E5%A0%B4%E8%A2%AB%E6%8D%95%20%20%E7%88%B6%E5%B0%8B%E7%89%87%E8%AD%89%E5%AD%90%E6%B8%85%E7%99%BD-%E8%A2%AB%E6%8C%87%E9%98%BB%E8%B7%AF%E8%A5%B2%E8%AD%A6%20%20%E9%96%8B%E5%AF%A9%E5%89%8D%E6%92%A4%E6%8E%A7/web_tc/article/20150529/s00002/1432835499354

切勿輕率袋住先


I have posted an article on why we should support the reform package. Here is an article on why we should NOT support the reform package.


在支持與反對的民意長期膠着的情況下,政改方案本已陷於難產;但港府日前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月底北上與京官會面,似乎又為通過政改製造一線契機。社會上仍有聲音寄望北京政府可以像2010年於最後關頭出手,採納一些「改良安排」,讓政改得以通過。這種想法實在過於樂觀。

立法會數個議席跟特首寶座的份量在北京領導心目中,差距不可以道里計。中央政府2010年時在立法會選舉上願意讓步,不代表在特首選舉就會讓步。「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行政權力集中在特首身上,即使有中聯辦等機構,北京始終須要透過特首控制香港。

特首如不能跟北京「同心同德」,施政偏離中央方針,不但打擊北京領導人的威信,隨時會危害國家利益和共產黨政權的穩定。假如北京再次讓步,更會造成一個在關鍵時刻退讓的壞慣例,令「反對勢力」日後的叫價可能愈來愈高,影響中央政府未來對香港的有效管控,故北京不會輕易在特區行政長官的選任上作實質性讓步。

細節未明 陷阱處處

在這些因素下,是次北上會面,極可能只是形式化的走過場,好讓北京有更大理據把政改失敗的責任往民主派議員身上推,進一步打擊泛民2016年的選情。

即使北京最終提出讓步方案,接受白票「守尾門」或團體票改為個人票等做法,其實際操作也未必如我們想像的,可以為選舉制度添補民主成分。所謂「魔鬼在細節中」,議員和市民要避免給一些口號式的概念蒙蔽,得看清真相,再作決定。

以白票「守尾門」為例,其概念是選民可以通過投白票否決選舉結果,令支持不足的候選人不能當選。但要多少白票才可以否決?否決後如何安排重選?候選人可否再次參選?期間過渡政府又由誰人執掌?通通都是「有排煩」的難題。如果用陳弘毅建議的方案,同屆選舉只可再來一次,以免無限重選,那提委會即使再次提名不受公眾支持的人選,市民也不能用白票表示反對。

部分溫和泛民聲音認為,北京政府與提委會不可能對大量白票坐視不理,故只要政改得以通過,一般市民始終可以表達意見,發揮影響力;但政治現實是,即使有數十萬人集會示威,長期佔領街道,北京也可以視若無睹,區區白票,又何足以影響大局?

比起白票「守尾門」,團體票或公司票改為個人票的安排,就涉及更多可以操控的細節。「個人」的定義廣泛,董事或理事是個人,僱員與自僱從業員也是個人,前者效果跟現在團體票或公司票效果相若,後者又被指變動太大,扭曲提委會組成的本意,難以在立會得到足夠票數支持。此外,如只有部分界別轉為個人票,是否可以接受?事實上,不少界別的組織只佔全體少數,即使容許其一般成員以個人身份投票,也未必能有效代表該界別。

再者,即使這些改良做法得以實行,也不見得可以改變政改方案本身窒礙港府施政自由度的問題。在人大8.31的框架下,提名委員會將以2 + N方式投票。特首候選人必然要盡力爭取每個委員的支持,以求取得首三名資格出線。

要避免得失任何一派勢力,取得最多提名委員支持,參選人在政綱和日後施政上,只能傾向維持香港現有利益分派機制,繼續高地價低稅率、過分依賴金融地產的政策,以爭取各個利益集團的支持,換來最多的提名票。

在提委會「出閘」後,候選人又要在普選得到廣大市民支持。面對施政方針和社會利益分配因提名機制而不能大改的情況下,候選人只能從增加短期或一次性的社會福利入手,以派糖換取普選票。在這種怪異的選舉機制下,特首當選後施政要兼顧更多不同勢力的利益,管治必然面對更複雜的制約,令特區政府比目前更難制訂出前瞻性的政策。

回應市民 施政暢順

不少「含淚」支持政改的朋友認為,不管政改通過與否,大陸未來就是「擺明車馬」要全面管控香港。這次政改北京與建制派之所以有動機和壓力去讓步,在於過去大陸對2017/2020全面普選的承諾。

如果香港不接受方案,大陸便再也不受普選承諾制約。即使《基本法》有規定香港政治制度要循序漸進,往後的政改方案也只會比現在的方案更保守。在他們的想像中,如果這次政改通過,至少我們尚有一個不完美的普選方案,可以把普選的「基因」植根香港的政治制度內,期待日後慢慢發揮影響力,一步步走向更民主,同時跟大陸建立起良性互動。

然而,政改問題的核心在於香港市民要的是民主自治,而不是單單要一個「民主制度」。我們要通過民主選舉,令政府執政可以回歸市民大眾的真正需要,令管治與施政暢順,而不是爭取一個空有些許民主成分的制度外殼,實質卻是走過場的儀式或程序。面對政改方案的種種問題,我們多作商討無妨,切忌輕率「袋住先」。

By 房吉祥_新力量網絡理事

泛民主運動的反民主思維


Nice written article on why we should support the reform package. We should all enrich our knowledge before making a judgment. Will also post another article on why we should NOT support the reform package easily.

No doubt it is not ideal, but…


 

民主進步,關鍵是人的進步,首先是「民主人」的進步。民主要成功,主張民主的人必須不斷揚棄傳統心態,學習民主思維,培育民主文化。可惜,香港泛民運動的精英們長期自滿於對民主辭藻的一知半解,堅持民主辭藻包裝下的夾雜廣東族村、英國殖民與俠客小說的思維定式,不進反退,日漸走向反民主。本文將分析這些思維定式。

黑白兩分

民主思維強調多元五彩和漸續分類,而反民主思維堅持黑白兩分,非此即彼。譬如政改方案,有中央確定的政治篩選方案、港人期盼的自由競選方案、維持現狀的原地踏步方案。競選當然比篩選更民主,據筆者估算,民主4至9倍。但篩選讓數百萬港人選特首,而原地踏步讓1200個選委選特首,儘管兩者都是篩選候選人,篩選還是比原地踏步民主得多——民主2700多倍!

政改方案不計其數,上述「黑灰白」的分類已是極度簡化,但對泛民精英還不夠簡化。他們只接受「黑白」兩分,說自己的方案是真的,別的方案是假的;他們不承認,絕少純粹的善惡,常態在中間,區別在程度;他們學古代俠客,發誓除惡揚善,否決假普選,好似不知道自己是發誓原地踏步,阻滯民主進程。

在8.31決定之前,泛民力量為了動員港人反對篩選而稱之為假普選,當時看是有效的宣傳策略;現在看,那是政治近視。筆者當時提出「多訊制」最民主,比競選制更民主4至9倍,因此而批評競選制,更批評篩選制,但從未把後兩者說成是假的。8.31決定之後,篩選或原地踏步成為僅剩的選項,泛民精英卻還堅持黑白思維,堅稱政改方案是假普選,把一時的宣傳口號當成長期的政治戰略!於是,香港有可能創造人類民主史上的奇蹟:專制政府提議授予數百萬人投票權,民主派否決議案,成功捍衞小圈子選舉制度,從而在此關鍵議題上實現政治大轉換:泛民主派轉換為反民主派,而建制派轉換為民主派。

敵我分明

現代民主理念對事不對人,以不公平的觀念為敵,而不以任何人或人群為敵。這要求民主派以平等、平和的心態處理利益矛盾,通過抗爭、博弈、交流、談判、妥協、合作贏得社會的盡快進步,而不把對手當作敵手。不幸,自「六四」以來,泛民群體始終以中央政府為敵,認為反北京就是爭民主,遵循毛澤東的教條,凡敵人反對的就擁護,凡敵人擁護的就反對。過度抗爭促成北京的過度防衞,形成相互防衞、相互攻擊的惡性循環。

防衞心態籠罩下的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改取態保守,但也時常顯示開明,例如上一輪政改同意2012年立法會新增10席,每席都由民選產生。此類民主舉措迫使泛民抉擇:反中還是民主?民主黨就2012政改妥協,標誌該黨為民主放棄反中;泛民力量懲罰民主黨,意味泛民為反中犧牲民主。今天,面臨2017政改的歷史性選擇,泛民力量正面臨歷史性考驗:是真心要民主進步,還是執意與北京為敵?

反中歧視

泛民的政治敵意的對象並不限於中央政府,而是包含本土香港人以外的絕大多數中國人,甚至包含內地背景的香港居民,尤其是其中膽敢涉足香港政治者;反中國與求分離、爭民主、保自由、護本土的訴求夾雜在一起,好像這5種訴求天然合一。事實上,反中、分離並非民主、自由和本土的必需內容。不分青紅皂白地敵視任何國家、任何族群,都與民主、自由、本土理念所依據的多元、包容與和平哲學格格不入,尤其當對方整體上無意為敵時。

現代民主理論重視人的個體屬性,強調人人平等,而無論其群體屬性。與之相對,歧視心態(discrimination)強調個人的群體屬性,認為人分三六九等,優劣善惡取決於其種族、膚色、性別、出生地、成長地、方言口音或家庭出身。香港的政治歧視,突出地表現為排斥「外人」——根據成長地和方言口音而非公民或居民身份定義的「外人」,特別是內地背景、內地口音的人。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人口構成多元,但政治核心圈中的「外人」卻是絕無僅有,就是這種歧視心態的後果之一。

歧視性反中損害民主運動的道德形象,更帶來昂貴的政治成本。絕大多數中國人,其中包括支持自由民主、同情本土理念的內地知識分子和海外中國人,以及很大比例的香港新移民,不關心、不同情甚至反感香港泛民運動,其中許多人要求中央政府對港強硬,形成不容忽視的政治壓力。

貴族心態

否決政改方案的理由之一,是全民投票會予北京篩選的特首虛假的認受性或正當性(legitimacy)。換言之,為了阻止中央統治獲得認受,必須剝奪香港人民的投票權。這是明顯的反民主。但泛民精英與群眾被敵我和反中心態沖昏了理智,而無法看到、無力承認自己的反民主舉措。

所謂「認受」,指人民依法認可和接受統治,認受的決定權在於人民與法律,而不在精英。政改方案下,若篩選產生的候選人不得人心,港人有多種方法拒絕認受,如不投票、投白票、投廢票、民間投票或網上投票;若選民踴躍參與官方投票,通過高投票率和大量支持票選出新特首,就是表達認受。

否決政改方案,就是要剝奪人民通過投票表達認受的權利,把判定政權認受性的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這是貴族心態。

虛榮私利

有泛民領袖私下承認,通過政改比原地踏步好。但既已發誓否決,如若食言,顏面盡失,更會遭泛民選民懲罰,丟失權力地位。

於是問,民主進程與顏面權力,何者為重?已知發誓是失策,不肯公開承認、不願負責買單,一心維持顏面權力,寧願葬送民主進程,這豈是真民主派應有的心態?

立法會政改表決將是歷史的分水嶺,若泛民議員否決政改案,那標誌泛民主運動的自殺和正式蛻變為反中運動,並加速走向極端化和邊緣化。若至小部分泛民議員幫助通過政改案,那標誌泛民主運動跨出了真正求民主的關鍵一步,可能就此走出華而不實、單純抗爭的童年。

By 趙心樹_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榮休教授